Search

【不一樣的方法得到同樣結果】

上週四(1月17日)我與開平餐飲學校校長夏惠汶校...

  • Share this:

【不一樣的方法得到同樣結果】

上週四(1月17日)我與開平餐飲學校校長夏惠汶校長、泰北高中陳建佑校長、台灣文創發展公司董事長王榮文董事長在華山會客室進行了一場特別的討論會,現今的台灣社會每天都在討論過去的事情,但這天大家齊聚一堂,討論著教育、討論著孩子的未來。講者吳俊叡,是新北市安溪國中的老師,是我十年前在GURUJI(古儒吉)瑜珈呼吸營認識的同伴,俊叡總叫我倪大哥,他為自己所的事情充滿了熱情,去不同的地方講同樣的故事。

俊叡分享了他任教時的故事:有回學校校旗不見了,苦尋不著,後來晚上學生傳訊給他說:校旗找到了!而這些自發地在山上沿路找校旗的學生竟然是學校裡的高關懷生!另一件是學生們接受表揚,授獎者不是校長或老師,而是俊叡找來這些學生們的「家長」:有些是隔代教養的阿公阿嬤或是單親家庭,學生們從家長手上接過表揚狀,內心的感動與喜悅溢於言表⋯⋯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讓我們這幾位老先生聽得內心感動、數度落淚。

俊叡接著聊起他近期在推行的【In 教育計畫】,現階段的台灣即將開始108課綱的推行,認為透過課程能給予學生不同能力的養成,然而108課綱所強調的是面對問題的情境與素養,對於一個正值青春期的國中生而言,他們的問題情境是什麼?對他們而言什麼是重要的?現在的們正在經歷過什麼階段呢?同儕問題、認同感、兩性問題、社會化學習、升學和家庭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沒能妥善處理,這些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台灣的孩子往往被灌輸「現在好好念書,(這些問題)長大後就知道了」,但現實是當這些孩子長大、進入社會職場後才開始學習處理人際關係、情緒處理、溝通表達的能力,在遭遇挫折、困難後才開始學著「長大」,相對地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俊叡說如果能在校園、班級之中,讓教師們陪伴、引導及培養學生面對問題的能力,或許就能讓大家少付出些代價,轉而為社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我認為校園文化與班級文化,是當前教育所應密切關注的重心。學校和班級每天都在發生不同的「事件」,現場發生事件的角色是老師與學生,而如何將升學導向的校園、班級文化轉變成為一個生命創作與磨練的有機體,這才是真正教育的基礎所在,愛因斯坦曾說:「全天下最瘋狂的事就是:一直重複相同的事情,卻期待不同的結果。」台灣學校教育用同一套的教學模式與評量標準來教育孩子,孩子們受制於這種「齊頭式」的教育方法,面對自己的「不一樣」,往往給孩子們貼上了標籤、造成了傷害。反觀我孩子踢足球的球隊,一樣是現場發生的事件:每週四次、一次90分鐘的足球訓練,卻讓每個孩子的不一樣有了發揮的場域,面對球賽,隊員的合作、戰術的選用、傳接球的時機與射門的判斷,都是在週間訓練中由教練帶領、設計讓球員們思考,最終引導至每位球員都能擁有在球賽中系統化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相信生命不該追求完美,而是應該追求完整;教育不應該是傷害,而是對每個生命做出創造與磨練。學校中的老師都應該扮演成教練的角色,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用校園生活經驗達到學生們良好人格的養成、正確價值觀的建立與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系統——即規劃未來人生的目標。

歡迎加入 In JOY 引教育討論分享,一同關心,讓教育的力量更強大。
【IN JOY IN教育】: https://bit.ly/2T1TBVo


Tags:

About author
從電影入行,跨足電視創造「周末派」高收視率,更一手創立「真言社」帶起台式搖滾 嘻哈流行音樂,也是中國搖滾第一推手,更讓MTV頻道在華文世界立下根基。
在主流價值裡,努力做些不一樣的事情,這就是真言。
View all posts